11月10日上午,大连大学副校长兼日本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宋协毅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作学术报告,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讲座题为「中日二ヶ国語間の通訳者と同時通訳者養成の方法論について」,聆听此次讲座的有外语学院大三、大四学生、研究生及部分教师。

宋教授结合自身36年来的日语学习经历,从口译与同声传译课程的教学经验及30多年来的口译与同声传译实践经验出发,对口译与同声传译译员的培养方法论进行系统阐述。
宋老师全程采用流利的日语演讲,并适时与在座同学互动。他首先回忆了自己学习日语的经历,在当年因文革等政治原因及家境条件所限学习受阻的年代,自己却对日语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并能持之以恒地一路坚持下来。他艰辛的学习经历及风趣幽默的讲述深深地感染、鼓舞了在场的学生。

接着进入正题。对口译与同声传译译员的培养方法,分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口译与同声传译译员所应具备的能力。讨论了社会对口译及同声传译译员的需要、口译及同声传译的历史沿革、口译译员所应具备的三种能力(1.语言应用能力;2.文化理解能力;3.理解与概括能力)、注意事项、同声传译译员所应具备的五种能力(1.口语表达能力;2.身心素质;3.应变能力;4.丰富的知识;5.协作能力与职业操守)。
第二部分向大家介绍了有志成为口译与同传译员的同学的学习方法及教师的训练方法。讨论了宋老师学生时代的经验与教训、模仿的重要性、基础的决定性、同传牛人的经验谈、协作精神、同传训练方法、主讲人开发的“三人口译训练法”、口译与同传译员培养模式等。
第三部分提出了口译与同传中相关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宋老师讨论了中日两种语言结构上的不同及其处理方法、主观性表达形式的处理、终极的同传论、文化理解在口译与同传中的重要性等。
讲座结尾,宋老师总结道: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持久力、学习热情、学习时间和教师的语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实践经验是关键中的关键。总之口译与同传学习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宋教授娓娓道来,他的精彩演讲引来了现场阵阵掌声。最后提问互动环节,学生们就口译练习方法、听力速记等问题向宋老师提问,都得到了详尽的解答。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同学们对日汉同声传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更激发了同学们对日语学习、日汉翻译的热情。
文/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