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优势,践行社会责任
南农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建省研究生工作站
2018年7月12日,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名单。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申报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建的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获批立项建设,为南京农业大学此次获批的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中唯一的人文类研究生工作站,也是此次全省获批的18个人文类研究生工作站之一。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次开始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得益于双方在过去两年中打下的坚实合作共赢基础。
依托专业素养,提升服务能力
2016年秋季学期,在我院王银泉教授的指导下,2015级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景文佳、李艳茹、杨慧梅、杨苗苗、刘娜娜、郭静等六人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实习工作。实习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协助纪念馆进行资料整理、讲解接待、史料翻译和公示语纠错等,共整理资料1,183份资料,翻译资料达23000余字。同时,将存在翻译错误的38处公示语标识收集整理并提出改正译文提交至纪念馆有关部门,推动完善纪念馆公共标识语译文整改工作。第二阶段为参与第三个国家公祭日的接待工作。活动期间,他们分头全程陪同各自负责接待陪同的外籍友人家庭,参与了“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颁发仪式和《南京不会忘记》新书发布会,同时协助江苏电视台对外籍人士进行采访。在国家公祭日当天,景文佳、李艳茹、杨慧梅三位同学全程陪同这些外籍友人参加活动,在低温阴雨的天气条件下,坚持同外籍友人一起参加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的烛光祭活动,为大屠杀遇难同胞亡灵祈福,全程陪同外籍友人参观拉贝故居。
2017年秋季学期,南农外国语学院再次派遣5位MTI研究生陈凯、盛方圆、王正阳、祁丹、诸侯绮慧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习。和上一年度的实习研究生一样,陈凯等同学再次以优秀的服务,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的工作态度,认认真真做好实习指导老师以及实习单位领导给他们的每一个任务,以饱满的精神和激情应对工作中出现的一切困难,参与了纪念馆的公示语标牌的翻译和校对、巡馆工作、涉外合同翻译、筹备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筹备文创产品展、筹备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翻译服务、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的准备与接待等工作,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获得了纪念馆方面的一致好评,被评为2017年紫金草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队。
2017年12月13日,王银泉参加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期间与当年参与救援难民的部分外国友人的后人合影
这两次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凸显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国际性、前瞻性的目光,不仅体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家国情怀,也让研究生在锻炼翻译能力、获得专业知识能力和建立团队协作意识的同时,恶补了历史知识,打出了南农的学术声誉和社会服务品牌。
专业教师带队,担当社会责任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次开始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还得益于王银泉教授近年来为纪念馆完成的大量翻译任务打造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所奠定的基础。近两年来,王银泉先后完成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赴法国冈城和美国洛杉矶史实展文字翻译及审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品文字说明和新馆语音导览词翻译审定、专题图书《烙印,南京1937》翻译审定、国家广电总局、江苏省委宣传部《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十集电视片字幕英译审定、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语音导览词英译以及中美合拍记录电视剧《南京之殇》(The Scars of Nanking)台词翻译,该片于今年4月27日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大奖“艾美奖”的最佳摄影奖。2016年12月12日,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专程致函南京农业大学,对王银泉完成的翻译任务所体现的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服务价值给予表扬。
2018年4月27日,王银泉完成台词翻译的《南京之殇》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摄影奖
近年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直致力于从第三方视角、用国际化叙事讲述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在这个过程中,翻译工作就是一座桥梁。“如果因为自己的翻译贡献,能够促使国际社会增加对这段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时期的了解,那自己的努力便有了价值。”王银泉如是说。
因纪念馆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层面的特殊地位,此次获批校馆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意义非凡,必将为促进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档升级,同时通过翻译服务让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