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全体教师在教学楼E302召开教育思想讨论会议。会议以“培养一流本科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主题,曹新宇副院长主持本次会议。

会议进行井然有序,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围绕“一流本科人才的评价标准”展开,对此,会议首先从“一流的理念”开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讨论如何提高我们的软实力。李震红老师提出了“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地位有待提高,后勤服务要到位。同时,会议上老师还提出,学院应该积极争取和整合资源,形成核心凝聚力,从而更好的培养本科人才,这一点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从学生角度来看,我校生源应保证优秀,培养一流的人才需要学生有一流的智力与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议题,从日常琐事开始,要处处提醒教育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并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总体素质。
随后,会议讨论了什么才是合适的评价标准。一流的理念造就一流的人才,同时评价标准也应起到标杆的作用。侯广旭老师做了见解性发言。他提出学生的思辨能力、多产性、概括性、逆向思维、多种方法选择能力、讲故事精神、批评思维精神等都是重要的评价内容。老师们普遍认为,要使学生素质达到标准,就要结合学生就业方向,努力提升其理论与实践能力,并用老师的思想影响学生,坚持言传身教,对学生做出动态评价,同时还要注重效果。
在讨论的第二部分,与会教师对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进行反思,提出人才评价标准需要与时俱进,讨论了如何评价“好学生、好老师”这一议题。在场教师的意见达成一致,认为本科教育要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思想准备。为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并就此做了充分讨论。
会议进行到最后一部分,深入讨论了“深化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模式改革”,成果丰富。就课堂教学而言,与会教师认为,要结合学生需求,更新理念,合理利用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手段;面对大量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辨别,选择真实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基础课,以期解决本专业学生对语言研究领域缺乏认识的问题;通过与专业相关的实习了解相关行业的总体情况,为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开设表达类及逻辑课程,提高学生的笔头口头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关注,本专业学生语言水平不足,缺乏语言载体,这要如何提高?缺少相关学科信息的输入,要如何解决?针对张菁秋老师提出的现有教材与时代脱节的问题,张友琴老师提出脱离教材、利用“互联网+”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主题,引导学生搜集材料,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完成预期目标。
至此,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讨论结果丰富有效,意义重大,对本专业的教育思想起到了重要的补充改进作用。将本次会议的成果应用于教学还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为培养出一流的本科人才,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