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
范 晴 |
性别: |
女 |
职称: |
教授 |
学历: |
硕士 |
研究方向: |
英国文学 |
学术兼职: |
|
联系方式: |
E-mail: fq100001@njau.edu.cn;Tel:13675121264 |
教育背景
2010.01 ~ 2010.07 英国剑桥大学 学术访问
2004.10 ~ 2004.12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 进修
2003.09 ~ 2004.06 南京大学 访学
1986.09 ~ 1989.07 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1982.09 ~ 1986.07 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 英语语言文学本科
科研项目
[1] 品特的“哈克尼情结”研究(SK2014023),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2万,2014.05.- 2016.05;
[2] 美国通俗小说汉译对汉语话语系统的影响研究(12YJA740017),参与,教育部,8万,2012.02. - 2014.12;
[3] 20世纪中外文学中的旅行主题研究与译介(Y0201100277),参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10万,2011.01. - 2014.12;
[4] 英国作家品特、康拉德和巴恩斯研究(2009685506),主持,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10万,2010.01. - 2010.07;
[5] 文化语词翻译的社会性研究(09SJD740016),参与,江苏省教育厅项目,2009.10. - 2011.11;
[6] 南京农业大学首批示范网络课程建设项目,主持,南京农业大学,2009.12. - 2010.12;
[7] 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参与,南京农业大学,2009.07.- 2010.12;
[8] 现当代英国文学的原型研究(SK06025),主持,南京农业大学,2006.07. - 2007.12;
[9] 完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改革研究,参与,江苏省教育厅,2000.01. - 2004.10;
[10]浅谈《黑暗的心》中女性意象与“失根”的阴影投射(wy0409),主持,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01. - 2007.01;
[11]江苏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参与,江苏省教育厅,2002.05. - 2003.05。
主要论著 (自 2000年起)
[1] 范晴,2014年,“哈克尼情结”滋养的一朵“恶之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67-73页;
[2] 范晴,2013年,论品特《看管人》戏里戏外对兄弟情的别样捍卫,文学界,2013年第12期,第165-168页;
[3] 范晴,2013年,品特爱恨纠结的“哈克尼兄弟情结”,文学教育,2013年第12期,第34-37页;
[4] 范晴,2013年,一句“你非得走吗?”成就的文坛佳缘,外国文学动态, 2013年第 3期,第56-58页;
[5] 范晴,2012年,品特和弗拉瑟33年爱情和婚姻,世界文化,2012年第12期,第14-16页;
[6] 范晴,2012年,品特双关剧名的中文翻译及文化语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第151-156页;
[7] 范晴,2012年,立足根本才是高校人文基础性专业的生存之道,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第3期,第38-43页;
[8] 范晴,2012年,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生存之道:立足英语文学,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第3期,第65-68页;
[9] 范晴,2011年,历史在剑桥凝固 诗情在康河驻足,世界文化,2011年第10期,第42-45页;
[10]范晴,2008年,英语文学教学的焦虑与“救赎”,中国外语,2008年第1期,第79-82页;
[11]范晴,2007年,《黑暗的心》中女性意象与“失根”的阴影投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第88-92页;
[12]范晴,2007年,“背叛”原型在品特《背叛》中的后现代演绎,外语与翻译,2007年第4期,第58-62页;
[13]范晴,2007年,“龙”形象和“龙的传人”之中外演绎,外语教学,2007专刊,第361-364页;
[14]范晴,2002年,风火水土总关情 自然要素皆文章,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90-92页;
[15]范晴,2000年,难忘的童年之井 诗歌的创作源泉,外语教学,2000专刊,第36-38页;
[16]凌建娥、范晴、樊淑英等,《在爱的怀抱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肥,2008年;
[17]段方、范晴、浦江,《最美英文爱情诗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肥,2006年;
[18]凌建娥、范晴、樊淑英,《爱是如此美丽》,安徽科技出版社,合肥,2006年;
[19]高圣兵、范晴、何淑琴等,《阅读理解教程》(3),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4年;
[20]段方、范晴、浦江,《浪漫英语诗歌》,安徽科技出版社,合肥,2002年。
获奖及荣誉称号
[1] 2000年至2014年共20次获得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证书”;
[2] 2000年至2014年共10次获得南京农业大学人事年度考核优秀;
[3] 2012年所授“英语文学研读”课程获“南京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课程”;
[4] 2011年获“南京农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5] 2009年第2次入选南京农业大学“133骨干教师人才培养计划”;
[6] 2004年入选南京农业大学第1批“133骨干教师人才培养计划”;
[7] 2004年获江苏省教育厅“大学英语课程优秀课程(一类)”;
[8] 2004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成果二等奖”;
[9] 2002年获江苏省教育厅“大学英语课程省级优秀课程(二类)”;
[10]2000年获南京农业大学“奖教金”;
[11]1998年获安徽省教育厅“英语教学成果一等奖”;
[12]1998年获安徽师范大学“英语教学成果校级一等奖”。